近年来,大家在网上冲浪时可能会刷到一些热点新闻,如“某某连续熬夜追剧,导致视网膜脱离”。对此,很多人质疑,长时间熬夜刷手机,真的会引发视网膜脱离吗?永州爱尔眼科医院黄海涛院长表示,长时间熬夜玩手机,确实会对眼睛造成一定的损害,但是视网膜脱离与其并没有直接的因果关系。新闻报道中的患者之所以发生视网膜脱离,根本原因在于患者可能患有高度近视。
视网膜位于眼球后部,眼球壁的最内层。如果我们把眼睛看作是一部照相机,那么,视网膜就是照相机的底片,专门负责感光成像。当我们看东西时,物体的影像通过屈光系统,落在视网膜上。视网膜是眼球内一层非常薄的透明的膜,总共分为十层。其中神经上皮层九层,是眼睛的感光层,神经上皮层外则是色素上皮层,两层之间存在着潜在的间隙。
我们所说的视网膜脱离,并非是整个视网膜掉下来,而是神经上皮层与色素上皮层分离。按发病机制,可分为孔源性视网膜脱离、渗出性视网膜脱离和牵拉性视网膜脱离。视网膜脱离,可发生在任何年龄段,男女老少皆可发生。临床上最常见且需尽快治疗的类型是孔源性视网膜脱离,它是指由于各种内、外界因素导致视网膜裂孔从而引发的视网膜脱离。随着年龄的增长,中老年人群容易出现玻璃体变性,玻璃体变性或液化后,易引起玻璃体牵拉视网膜,形成裂孔导致视网膜脱离。如果直系亲属中有人曾出现过视网膜脱离,也建议到眼科医院进行眼部检查。尤其是高度近视者,常存在视网膜变性,并较早出现玻璃体变性及后脱离。视网膜变性可使视网膜变薄,易形成视网膜裂孔。眼球发生顿挫伤时,撞击运动的瞬间可使眼球发生瞬时的形变,此时玻璃体基底部与球壁分开,容易产生视网膜脱离。曾发生过眼外伤的患者,也应定期到医院进行检查。
如眼部肿瘤、葡萄膜炎、视网膜格子样变性、囊样变性等,或因糖尿病引发的增殖性视网膜病变等,易出现视网膜脱离。视网膜脱离≠立即失明,很多视网膜脱离在早期并不会影响视力,因此很容易被忽视。视网膜脱离看似恐怖,但却是可以预防的。平时我们应该如何预防视网膜脱离呢?长时间面对电脑工作、看书、刷手机等行为会使眼睛过度疲劳。因此,日常生活中,需要注意“20-20-20”的用眼原则,即用眼20分钟,休息20秒,眺望20米远方,让眼睛能够得到休息。户外工作或活动时,要避免高危动作,有条件的情况下,可以配戴护目镜来保护眼睛。此外,对于高度近视人群来说,要避免篮球、足球等剧烈运动,避免提拿重物、憋气等动作,不进行如过山车等惊险游戏。对于视网膜脱离高发人群,要定期到医院进行眼底检查。尤其是高度近视者、中老年人等,建议每半年至一年做一次全面的眼部检查。
黄海涛院长特别提醒,许多眼底疾病发展进程既快又急,需要尽快进行治疗。尤其是视网膜脱离,如果诊疗不及时会导致不可逆性视野缺失、视力损失,甚至可能造成完全失明、眼球萎缩等。视网膜脱离的时间越长,预后效果越差。